 
             
                             
                        基于常州大学药学院教授——招秀伯教授对于基于以姜黄素、单宁酸等化学物质为基底,通过化学原理,浸泡吸附等作用,完成对于金属镍、银等在织物表面附着的喷墨打印技术的产业化落地的再探索。
一、项目进展
创意计划阶段
二、负责人及成员
| 姓名 | 学院/所学专业 | 入学/毕业时间 | 学号 | 
| 付毅伟 | 机器人产业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2020.10/2024.8 | 20416114 | 
| 张强 | 机器人产业学院/电子信息工程 | 2020.10/2024.8 | 20401131 | 
| 赵灿恒 | 机器人产业学院/自动化 | 2020.10/2024.8 | 20406231 | 
| 戴毅 | 机器人产业学院/智能制造 | 2020.10/2024.8 | 20409109 | 
三、指导教师
| 姓名 | 学院/所学专业 | 职务/职称 | 研究方向 | 
| 招秀伯 | 药学院/生物工程 | 博导/教授 | 生物胶体与生物界面,生物材料,纳米医学(抗菌、抗肿瘤短肽,基因、药物递送),微流控生产纳米颗粒, 2D/3D生物打印,柔性穿戴等。 | 
四、项目简介
基于常州大学药学院教授——招秀伯教授对于基于以姜黄素、单宁酸等化学物质为基底,通过化学原理,浸泡吸附等作用,完成对于金属镍、银等在织物表面附着的喷墨打印技术的产业化落地的再探索。通过对此项技术的应用,在织物上进行电路打印、制作电极,通过对柔性电极的制作,完成对于心电监测的信号采集、实时收集、实时传输,通过深度学习等技术进行获取的心电监测数据读图算法的分析,给予使用者心脏监测数据的实时反馈,并且与医院相关数据库,医疗接诊平台建立联系,提供医疗专业支持,将心脏电路管道心率检测中所读取的心电信号进行医学的正常与非正常划分,将恶性心律突发在发病之初向使用者进行提示,将心脏病发作导致猝死扼杀在摇篮之中。


3D柔性心电监测领域,3D喷墨打印技术目前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于市场来看,柔性多维度可移动监测市场需求可观,中国移动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待开发为1620亿元人民币,已占份额3.69亿,比例约为450:1,前景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