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二维材料固态自旋色心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我校郭光灿院士团队在二维范德瓦尔斯材料固态自旋色心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李传锋、唐建顺研究组与匈牙利魏格纳物理研究中心AdamGali教授等人合作,实验研究并理论解释了六方氮化硼(hexagonalboronnitride,hBN)中带负电硼空位(VB-)色心受磁场调制的自旋相干动力学行为,揭示了hBN中VB-色心电子自旋与核自旋之间的相干耦合和弛豫机制,对发展基于二维范德瓦尔斯材料的相干自旋系统及低维量子器件具有重要意义。
[详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2-10-1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矿物基结构材料的仿生矿化制备领域取得系列进展

探究源自生物矿物材料的结构设计原理无疑将为人工矿物基新材料的研发提供重要启发和依据,然而如何在人工材料中设计和制造这些复杂结构,一直是困扰科学界的难题。
[详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2-10-1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次实现谷光子的长距离保真传输与定向分发

近日,由中国科大陈杨研究员、吴东教授、褚家如教授课题组,华中科大王凯教授、陆培祥教授课题组与新加坡国立大学仇成伟教授课题组组成的联合团队在谷电子学与微纳光子学交叉领域取得重要进展,首次实现了基于混合纳米波导的WS2谷光子的长距离保真传输与定向分发。
[详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2-10-1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制出初步实现智能化学范式的机器化学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罗毅、江俊教授团队与自动化系尚伟伟等合作,通过开发和集成移动机器人、化学工作站、智能操作系统、科学数据库,研制出数据智能驱动的全流程机器化学家。
[详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2-10-17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团队利用大数据驱动机器学习重建地球大气氧化历史

大气氧化的过程和机制是宜居星球形成的关键。早期地球大气几乎无氧,经过至少两次主要增氧事件(元古宙早期GOE和元古宙晚期NOE)后,才达到了现今大气O2水平(21%)。
[详细]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2022-10-14

西南交通大学康国政团队《Nature》子刊发表最新成果:高强铝合金焊接强韧性获突破

高强度铝合金结构强韧性差一直是困扰航空航天、高速列车等重大装备的世纪难题。自从焊接技术发明以来,铝合金熔焊结构频繁发生疲劳破坏,根源在于损伤演化机理不明。
[详细]
西南交通大学 2022-10-14

西南大学家蚕超级泛基因组图谱绘就 ——创建“数字家蚕”,赋能设计育种

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代方银教授团队完成家蚕大规模种质资源基因组解析(“千蚕基因组”),绘就家蚕超级泛基因组。
[详细]
西南大学 2022-10-14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樊磊教授课题组在近地表和根系土壤水分数据产品验证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樊磊教授课题组以“Evaluation of satellite and reanalysis estimates of surface and root-zone soil moisture in croplands of Jiangsu Province,China”为题在遥感学领域顶级期刊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IF=13.85)发表了关于我国江苏省近地表和根系土壤水分数据产品的最新验证结果。
[详细]
西南大学 2022-10-14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张东教授团队揭示硝酸盐处理下特定基因调控不定根发生的机制

近日,园艺学院果树发育生物学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植物,细胞与环境》(Plant,Cell&Environment)上发表研究论文,以MdWOX11转基因苹果组培苗为试材,揭示了硝酸盐处理下MdWOX11调控不定根发生的机制。
[详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2-10-1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免疫研究团队揭示了一种特殊基因调控小麦抗旱性的分子遗传机理

该研究发掘了小麦抗旱基因TaDTG6-B并揭示了其功能获得性等位变异调控小麦抗旱性的分子遗传机理。
[详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2-10-1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