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安徽大学在氧化物薄膜晶体管掺杂工程及其稳定性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近日,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9级材料物理专业本科生严锦同学在氧化物薄膜晶体管掺杂工程及其稳定性研究中取得新进展,作为第一作者在微电子器件顶级期刊《IEEETransactionsonElectronDevices》上发表了以“Electrospinning-DrivenInHfOxNanofiberChannelField-EffectTransistorsandHumidityStabilityExploration”为题的论文。
[详细]
安徽大学 2022-09-21

安徽大学张文建副教授在聚合物纳米线方向取得新进展

聚合物纳米线(或称蠕虫状胶束)由于其高度各向异性的形貌结构而展示出许多优异的性能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比如作为流变改性剂、超级絮凝剂、高效的Pickering乳化剂以及用于干细胞培养/存储的可灭菌凝胶。然而获得聚合物纳米线的实验室窗口非常窄,从而导致制备聚合物纳米线的难度较大并且重复性非常差。
[详细]
安徽大学 2022-09-21

重大突破!交大团队实现半干旱地区的大批量产水

近日,上海交大王如竹教授领衔的ITEWA团队在NatureCommunications发表题为Exceptionalwaterproductionyieldenabledbybatch-processedportablewaterharvesterinsemi-aridclimate的论文,通过分析目前空气取水系统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从操作模式的角度弥合了吸附解吸动力学的差距,提出了新型“夜间批量吸附-日间逐个解吸”的批处理吸附-解吸模式。
[详细]
上海交通大学 2022-09-21

西湖大学吴连锋团队揭示生命早期维生素B12对成年期代谢与生殖性状的决定性作用及分子机制

近日,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吴连锋团队在 Cell Reports 发表了题为 "Early-life vitamin B12 orchestrates lipid peroxidation to ensure reproductive success via SBP-1/SREBP1 in Caenorhabditis elegans" 的研究论文。该论文报道了生命早期维生素 B12(简称B12)影响生物体成年期代谢与生殖特征的现象,及其跨时空调控作用的分子机制。
[详细]
西湖大学 2022-09-21

郝跃院士团队常晶晶教授受邀在《Applied Physics Reviews》发表文章并入选Featured Article

近年来,随着对可穿戴和便携式自供电设备需求的增长,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FPSC)以其重量轻和可变形等特点受到广泛关注,在柔性、稳定性和效率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其能量转换效率已经从2.62%提升到超过21%。
[详细]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2-09-0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完成首个确定性的暗能量理论实验检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杜江峰院士团队与南京大学组成的联合研究组在暗能量探测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利用抗磁悬浮力学系统在实验室环境中对一种重要的暗能量理论——变色龙理论进行了实验检验,未发现该理论预言的“第五种力”,从而排除了其作为暗能量的可能。
[详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2-09-0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巢湖淡水噬藻体组学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周丛照教授课题组,从巢湖成功分离五株侵染伪鱼腥藻Chao1806的噬藻体Pam1~Pam5。
[详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2-09-0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实现活细胞的高分辨低功耗快速拉曼成像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ZacharyJ.Smith教授团队和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高婷娟教授团队在拉曼生物成像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提出了一种基于线扫描拉曼成像系统和偶氮增强拉曼探针相结合的快速生物成像方法,实现了对细胞器动态过程的高分辨率、低功耗的影像。
[详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2-09-02

ACS nano|郑枫/王怀松团队发表肿瘤细胞膜表面标志物检测的最新研究成果

近日,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郑枫、王怀松团队合作在学科顶尖期刊ACSNano(IF:18.027)上发表肿瘤细胞膜表面标志物检测的最新研究论文
[详细]
中国药科大学 2022-09-02

空间院MCI团队舱间无线能源传输技术被“羲和号”成功在轨验证

8月30日,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成果正式发布。本次发布成果以新型卫星技术、太阳科学探测为主,创下五个国际“首次”,对后续开展太阳空间探测任务及提升我国在空间科学领域国际影响力等具有重要意义。
[详细]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2-09-01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