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明选:培养创新人才 融入湾区发展
倪明选
香港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港科大”)成立于1991年,学校有1名校长,4名副校长,500名终身制老师,11000名本科生(其中80%来自香港),硕士研究生大约500名,博士研究生大约2000名。学校是国际化的学校,老师来自全世界36个国家和地区,学生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过去30年间,学校培养了一批著名学者、学校领导和企业家。但近年来,学校发展日益受到资源限制,急需寻找新的发展点。
2017年,港科大与广州市签订协议,筹办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以下简称“港科大(广州)”),按照计划,预计明年9月正式开学。从香港乘高铁到港科大(广州)大约需要30分钟。学校面积为1.13平方公里,计划招收1500名本科生,4000名研究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加快建立人才资源竞争优势。”从目前的人才培养现状来看,我国学生参加了太多的重复性考试,太过于寻找标准答案,创新能力有待提高。港科大(广州)是独立法人,拥有独立的财务,与港科大是一体双校互补的关系,两校拥有共同的使命。在学术架构上,港科大(广州)与港科大有关联但是不互相重复。港科大(广州)希望打破传统的架构建立一个鼓励跨学科合作的架构,即枢纽和学域。它的基础以硬科学为主,例如微电子等,也有软科学比如人工智能等。为了使科研成果对社会的影响力更大,学校成立了社会枢纽。两所学校的互补错位发展,能够加强两校的紧密合作。两校的教师都是全球招聘,要求的能力和素质都相同,薪资等级也相同。教师可以在两校之间互聘。学生可以修双学位,但两个学位必须是互补的,可以使用两所学校的实验室,选择两所学校的课程。
港科大(广州)如何培养创新人才,教学是一项重要的举措。学校提出以探索为导向,融合学科的、主动的学习模式,希望学生具备发掘的能力。为了改变学生的思维方法,采用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反转式的学习模式、体验式的学习模式。学校希望学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有较强的“说”与“写”的能力。这些在香港清水湾校区很难推动,但在广州校区是完全可行的。
港科大(广州)如何培养硕士研究生,分组是一项重要的举措。全世界一流高校都重视博士研究生培养,但港科大(广州)还在思考如何培养优秀的硕士研究生。针对学生不清楚自己兴趣点的问题,学校在做培养方案的时候,只规定一个大的方向,比如,有个方向是医疗健康的物联网,当研究生进校后,被分成一个个小组,有的小组研究临床医学,有的小组研究穿戴式设备,有的小组研究如何处理数据,还有的小组研究如何设计产品。根据学生分组,学校配以适当的老师,这些老师可能是学校的专任教师,也可能是业界的专家。学生经过两年的训练,将更加清楚自己的兴趣点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一点是传统的学习方式很难实现的。
港科大(广州)的校园设计践行了可持续发展理念。校园的中间是行政大楼,旁边有一只鸵鸟,这是港科大在香港的一个标志。整个校园与广州市的“十四五规划”相一致,类似加州的硅谷,是一个科技园。学校还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智慧校园,其本身就是一个实验室,整个设计里面已经超过6000多个连结点,将来为老师和学生开放的不仅包括6万个数据,还包括IT系统提供的数据。学校的目标是打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碳中和的示范校园。整个学校建设得到了教育部的高度支持。
港科大(广州)如何吸引优秀的教师和学生。培养创新人才要有一流教师。薪资高、科研环境好、医疗有保障,这些都是一个教师在选择工作时候考虑的因素。学校全力提供这些条件,使其具有竞争力,以吸引到优秀教师。如何吸引学生呢,靠优秀的教师,靠毕业后的前景。学校十分重视体制、制度创新,通过打破学科边界增强师生各方的合作。
【本文系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长倪明选教授11月27日在2022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大学校长论坛上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