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人工智能时代的素质教育: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2025年学术年会召开

10月17日至19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与大连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联合主办的2025年学术年会在大连召开。年会主题为“人工智能时代的素质教育”。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吉林大学原党委书记姜治莹,辽宁省教育厅副厅长孔峰,大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孙美艳出席会议并致辞。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王博,大连大学党委书记赵作伟,北京大学原校长林建华,清华大学原党委副书记胡显章,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咨委副主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马陆亭,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北京理工大学研究员庞海芍,分会监事、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宋文红等出席会议。分会顾问、北京大学原常务副校长王义遒发来贺信。来自260余所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650余名与会代表及大连大学师生参会。

姜治莹致辞
姜治莹在致辞中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为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25年8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本次年会正值实施文化素质教育30周年,以“人工智能时代的素质教育”为主题,恰逢其时、意义深远,是学习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助推教育强国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他充分肯定了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的工作,多年以来一直推动并引领着大学素质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希望大家通过会议研讨以更加开放的胸襟、更加系统的思维、更加务实的行动,持续推动人工智能时代素质教育创新发展,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孔峰致辞
孔峰讲到,辽宁省正大力推进人工智能与素质教育的深度融合,将其作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举措。通过出台政策、成立发展联盟、依托省内人工智能学院与专业体系,系统推动“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发展。他提出三点工作建议:一是坚持育人为本,推动AI与人文等素质课程融合,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育生态;二是强化数据驱动,实现个性化培养与教学过程可视化,服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三是确保技术安全可靠,加强数据隐私治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技术价值观,培养人机协作中的核心素养。

林建华作报告

王博作报告

马陆亭作报告

胡显章主持会议
林建华作《对大学教育的两点观察——关于教育和知识属性的认知》的主题报告。王博作《智慧赋能,贯通统筹,全面提升高水平自主培养能力》的主题报告。马陆亭作《数智时代大学素质教育的实现》的主题报告。会议邀请大连大学副校长夏洋,电子科技大学原副书记申小蓉,郑州大学原副校长张倩红,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王欢,温州医科大学原党委书记吕一军,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周娅等围绕人工智能时代素质教育的机遇与挑战,研讨大学素质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深度融合。

平行专题研讨

平行专题研讨
会议同期举行六场平行专题研讨,与会学者围绕“人工智能时代素质教育的理念重塑”“智启新程中的素质教育模式创新”“素质教育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协同路径”“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师角色重塑与能力提升”“素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未来图景”“‘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发展’的实践探索”等议题,从多个视角进行了深入研讨。来自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大连大学、郑州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32所高校的45位代表作专题发言。会议期间,开设了“批判性思维和人工智能‘双螺旋’提问能力”研修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