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 2022/12
克里斯蒂安·勒米尼奥:坚定信念共筑未来:面向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思考
首先感谢主办方邀请我在2022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上发言,非常荣幸能够参加此次大会,现在我向各位分享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议题。
-
17 2022/12
郑清春:夯实“中国职教品牌”走出去的根基——鲁班工坊建设的标准与实践
鲁班工坊是在教育部等部委大力支持与精准指导下,天津原创并率先实践的中外人文交流知名品牌,致力于培养合作国家熟悉中国技术、了解中国工艺、认知中国产品的技术技能人才,是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的标志性成果,是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大创新。2022年8月,首届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
-
17 2022/12
安德鲁·帕菲特:通过国际合作应对全球重大挑战
悉尼科技大学是一所公立理工大学,致力于推动社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其目标是增进知识、促进学习,开展有影响力的研究以及与行业和社区建立合作共同推动教学。我将与大家探讨伙伴关系的作用以及国际合作如何助力我们解决世界上最严峻的挑战。
-
17 2022/12
倪明选:培养创新人才 融入湾区发展
香港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港科大”)成立于1991年,学校有1名校长,4名副校长,500名终身制老师,11000名本科生(其中80%来自香港),硕士研究生大约500名,博士研究生大约2000名。学校是国际化的学校,老师来自全世界36个国家和地区,学生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过去30年间,学校培养了一批著名学者、...
-
13 2022/12
谢维和:大学国际化的新阶段与特征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这也是大学国际化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是新发展阶段大学国际化的重要任务。
-
13 2022/12
陈肖纯:全球慕课(MOOC)发展趋势研究
非常感谢主办方邀请我分享对未来教育趋势的研究和分析。我今天要分享的是关于慕课的话题。疫情前慕课不被看好,疫情推动慕课发生强力反弹,从而改变了教育模式、人才培养路径以及终身教育方式,这都是慕课的发展趋势给社会和教育带来的变化。
-
13 2022/12
郝芳华:“人工智能+教育”复合型高水平人才培养的模式创新
郝芳华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是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培养新时代卓越教师是师范院校的新使命,人工智能+教育已成为高校创新改革的新动能。华中师范大学在“人工智能+教育”人才培养方面开展了探索实践并取得了显著成效,面向未来教育,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创新,努力构建人工智能与教育双向赋能的人才培养...
-
13 2022/12
约翰·范普顿:加强高校国际教研合作,共谋可持续发展未来
约翰·范普顿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伯明翰大学校长亚当·蒂克尔和全体教职员工向大家致以诚挚问候!华中科技大学和我校一直保持紧密合作,双方的交流项目涵盖工程、数学、医学、环境科学等诸多领域。两校第一份合作协议于2003年签署,随后启动了工程学和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合作项目,500多名华中科技大学的...
-
13 2022/12
管培俊:以人才引领发展理念建设教师队伍人才高地
时代越是向前,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性就愈发突出,教育和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就愈发凸显。“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关乎国家兴衰成败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而“谁在培养人,谁来培养人”是回答这一问题的题中应有之义和关键所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强调,“教师是保证教育...
-
09 2022/12
单忠德:开放融合 创新发展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主席在前不久闭幕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上强调,各国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倡导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强调,要发扬大家庭精神,同舟共济、守望相助,朝着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不断迈进...